政府邮箱登录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简体 繁体 个性化定制 收藏本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服务 > 审计结果公告

深圳市202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3-12-27 18:11:01 视力保护色:

深圳市202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胡卫东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圳市202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组织市审计局开展“促进高效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工作’”专题绩效审计,将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与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为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审计力量。

  本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共反映了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落实“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时尚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2023年阶段性稳经济运行若干措施落实、国资国企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开展审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落实“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要求,紧盯营商环境改革落实情况,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重大项目投资推进落实、第二批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情况,促进深圳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三是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落实“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对投入运营5年以上的地铁线路运营及公交补贴资金、市本级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开展审计,促进深圳打造宜居、枢纽、韧性城市。四是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落实“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加快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要求,对住房公积金收支、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优质饮用水工程建设等情况开展审计,加大对文体公共服务等领域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促进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五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方面。落实“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求,对部分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等情况开展审计,促进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以绩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为抓手,持续推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水平,上一年度绩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已于2023年4月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并跟进落实,涉及的103个整改事项已立行立改、完成阶段性整改94个。

  市审计局针对上述审计项目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对相关问题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各有关单位认真履行整改主体责任,有的立行立改,有的正在整改或调查处理之中。市政府将在本报告审议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绩效审计情况

  (一)总体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重点审计管理机制建立、制度落实、资金使用等情况,提出32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深圳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等项目。其中,市发展改革委专项资金预算安排44.54亿元,实际支出36.99亿元,资助项目663个、企业503家,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由2020年1.03万亿元增至2022年1.33万亿元,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

  时尚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重点审计政策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提出19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至2022年,深圳安排时尚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服装、家具等九大行业发展,预算安排2.71亿元,实际支出2.67亿元,共资助关键技术、竞争力提升等6类项目151个,推动时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1,545.18亿元增至2022年2,215.95亿元,推动时尚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阶段性稳经济运行若干措施落实方面。重点审计机制建立落实、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提出11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细化阶段性稳经济运行若干措施30项,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安排资金约7.68亿元。截至2023年7月底,市区两级共发放补助3.95亿元,惠及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一线人员超10.76万人次,助力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市属国资国企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审计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建设效益等情况,提出37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至2022年,深圳先后出台《智慧国资智慧国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措施》《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相关国企共开展信息化项目3194个,预算金额71.49亿元,实际投入51.33亿元,在构建国资数字化、城市智慧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生态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二)主要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一是专项资金使用主动引导不足。市发展改革委对于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方向、产业集群基础薄弱的领域主动引导不足,比如,未明确生物医药领域市级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细分方向。二是资金使用监管不力。市发展改革委部分应收回资金及孳息较长时间未收回,截至2023年6月,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中涉及应收未收资金的项目共34个,应收本金及孳息平均逾期时长904天。三是绩效评估管理存在漏洞。市发展改革委未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目录清单中明确专项资金的存续期限和绩效目标,在验收环节也未对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关注和考核,其中95个项目未按规定进行中期评估、占资助项目比重64.63%,不利于专项资金的后续管理。

  2.时尚产业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统筹。一是扶持措施针对性不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针对时尚产业先进制造技术研发、设计师、服装面料等关键性生产要素的扶持政策措施较少,竞争力提升类未设立研发投入资助,产业支撑体系类扶持方向单一。二是专项资金监管缺位。22家企业连续两年以不同时间段的相似或同一项目申报竞争力提升类资助,其中17家申报项目与应用创新项目相关性不大,仍获得资助4,149万元。三是部分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关键技术类项目申报缺乏明细分类指导目录,专家评审环节无关键性评分项,制度操作性不强,评审质量不高。深圳时装周绩效评价不到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未对关键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难以有效衡量时装周商业转换成果,历届绩效评价报告也未包含项目总体收入情况,未评价盈利、订货等情况。

  3.阶段性稳经济运行部分措施落实仍有差距。一是部分配套措施制定不完善。市住房建设局在阶段性稳经济运行若干措施发布7个月后,仍未印发支持重大建设项目如期投产奖励措施的实施细则。市商务局开展外卖服务跑单奖励时,未向企业明确提交审核资料的时限要求,部分企业补充佐证材料时间长,造成审核进度较慢。二是部分补贴资金未及时发挥效益。市住房建设局对建筑工人暖春关怀补贴发放督促力度不够,剩余724.57万元补贴未发放至建筑工人,审计指出问题后,剩余补贴已基本发放完毕。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测算首次在深就业补贴资金不够准确,拨付进度较慢,已发放金额不足预测金额的30%。

  4.部分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部分企业项目进度延误。多个项目建设效率较低,涉及合同金额合计1.08亿元。比如,智城集团6个项目平均延期验收16个月,特区建发集团下属企业1个项目延期1044天。二是部分项目建成后效益不佳。部分项目存在重复建设,比如,深铁集团“数字地铁”项目中的应急指挥系统与其下属企业的应急指挥平台存在12个功能模块重复,涉及金额319.75万元。部分项目建成后闲置或使用率低,比如,深铁集团资源管理系统、深投控智慧办公云平台的招采管理模块建成后闲置均超一年,涉及金额828.15万元。三是未有效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措施。审计抽查50个信息化项目,其中36个项目的合同中未约定开发成果应申请软件著作权,也未在合同条文中对信息系统建成后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主张权利。

  (三)审计建议。

  1.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发展改革委要强化专项资金对于产业布局的引导性,严格开展评审,完善日常监管机制,落实好中期检查评估机制,明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对于时尚产业专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统筹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在聚集创新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及人才等核心资源方面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完善精准资助监督机制,优化时装周绩效评价机制,精准扶持时尚企业做优做强。

  3.对于阶段性稳经济运行部分措施落实仍有差距的问题。审计建议,市住房建设局、商务局、人力资源保障局要细化政策执行流程,加快审批流程和支付进度,确保政策红利能迅速落实到基层、直接惠及一线从业人员。

  4.对于部分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国资委要加强对国企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的指导督促和监管,各市属国企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项目统筹规划,提高产品建设效率和利用率,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智慧国资国企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三、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绩效审计情况

  (一)总体评价。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重点审计金融企业政策执行、金融工具使用、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18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积极推动全市金融改革创新,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国有金融企业控股20家、参股8家,其中,控股的20家金融企业净资产合计1,949.72亿元,参股企业2022年分红合计39.27亿元,有力支撑实体企业及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

  重大项目投资推进落实方面。重点关注盐田港项目推进、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投资等方面,提出5条相关建议。深圳积极扩大高质量投资,对标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由盐田港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盐田港、大铲湾港区开发建设,支撑深圳港“一体三翼、七区协同”发展,推动深圳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促进枢纽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在前海自贸区建设深圳书城湾区城,进一步密切深港澳对接联通,截至2023年10月,项目已支出10.12亿元,基本完成地基基础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上年度绩效审计关注第一批1285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情况,本年度持续跟踪关注第二批867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及用电成本方面,提出2条相关建议。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拨付深圳供电局第二批改造资金17.58亿元,深圳供电局已支出17.01亿元。改造后园区终端用户较改造前平均节约用电成本约0.4元/千瓦时,进一步优化工业用电营商环境。

  (二)主要问题。

  1.金融领域风险控制薄弱。一是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内容不完整、不准确。《深圳市2021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未能完整、准确反映我市国有金融资本的总量、布局、收益等内容,比如,市国资控股及参股企业资产总额统计存在遗漏;产权登记不准确,将应列为控股企业的前海再保险列为参股企业。二是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业务集中度高。中集租赁下属3家公司单一业务余额占公司净资产比重均超30%的监管限制。深能融资租赁现有存续租赁业务规模占公司净资产比重86.26%,远超50%的监管限制。

  2.重大项目推进管理不完善。一是盐田港部分历史遗留用地问题长期未解决。个别土地转让合同签订于市政府收回国土规划管理权之前,受土地功能变更、法定图则修编等影响,一直未能完善用地手续。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将2宗历史遗留用地委托深圳港集团的子公司管理并收取租金,该子公司将“临时用地”转租给2家第三方公司使用,上述2宗用地未履行土地出让(转让)手续,也未纳入政府储备用地。二是深圳书城湾区城投资控制不到位。土石方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依据不充分、审核不严,间接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存在多头计取情况,超出分项概算2,341.38万元。

  3.转供电改造工作未有效落实。一是终端用户改造情况底数不清。深圳供电局与园区业主签订“一协议、两清单”里的用户清单不完整,未按验收工作指引的要求开展“抄表到户验收”。由于深圳供电局收费系统限制,改造终端用户与园区对应关系信息不清晰,未能反映改造实际数量。二是部分用户仍然执行两部制电价。第二批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涉及计量点(电表)2.5万个、终端用户8838个,按2023年3月电费测算,仍有2457个计量点实行两部制电价,比单一制电价高出约0.12元/千瓦时。

  (三)审计建议。

  1.对于金融领域风险控制薄弱的问题。审计建议,全市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国有金融资本统计监测和报告制度,完整反映国有金融资本的总量、投向、布局、处置、收益等内容;市国资委、市财政局要加强信息披露。中集租赁、深能融资租赁要加强合规意识,积极开拓市场,提升经营稳定性。

  2.对于重大项目推进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审计建议,盐田港建设指挥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妥善梳理和解决长期未办理确权手续的用地等遗留问题。深圳出版集团、市建筑工务署要加强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本真实准确。

  3.对于转供电改造工作未有效落实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供电局要完整掌握转供电改造涉及的终端用户名单,研究出台激励办法,进一步推广单一制电价,减少电价波动及差异,有效降低终端用户用电成本。

  四、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绩效审计情况

  (一)总体评价。

  地铁线路运营管理方面。重点审计全市投入运营5年以上的7条地铁线路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情况,提出25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积极推进轨道交通高品质建设运营,投入运营5年以上的7条线路里程共计291.2公里,投资总额1,701.11亿元,2022年客运周转量109.16亿人公里。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因素影响,7条线路收入由2018年39.81亿元降至2022年30.53亿元,成本从2018年42.56亿元升至2022年51.52亿元。

  公交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方面。重点审计各类公交补贴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提出30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至2022年,深圳印发《深圳市公交财政补贴方案》及配套文件,共支付巴士集团、东部公交、西部公汽3家公交特许经营企业刷卡补贴17.23亿元、燃油补贴2,845.21万元等,维持公交正常运行,满足市民多元化交通出行需求。

  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方面。重点审计制度建立、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提出19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至2022年,深圳落实“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制定修订安全管理相关制度24项,建立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信息数据库,共安排12个单位53个安全生产专项经费项目预算2.82亿元,实际支出2.64亿元,持续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重点审计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评审等方面,提出20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2020年至2022年,深圳出台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年度申报指南,围绕加大帮扶企业污染治理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等11个方面给予资助,审批通过后立项的资助项目共346个,预算安排1.71亿元,实际支付1.56亿元,绿色低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二)主要问题。

  1.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地铁与常规公交运营服务融合不足。部分常规公交和地铁运行线路重叠,公共交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比如,2023年5月,全市常规公交线路平均满载率和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分别为19.53%、41.84%。部分地铁与常规公交的接驳距离较远,其中平均接驳距离在100米以上的站点占32.5%。二是部分线路运营效益不高。部分线路运营成本高于港铁4号线,比如,1号线车公里维修成本高于4号线75.66%、9号线能耗成本高于4号线20.7%。此外,深圳地铁平均旅行速度37.92公里/小时,低于北京(38.18公里/小时)、广州(44.07公里/小时),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时长120秒,高于北京(105秒)、上海(110秒)。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市交通运输局连续5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深圳地铁运营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针对一些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的建议未充分采纳并整改,涉及合同金额合计353.7万元。

  2.公交补贴资金监管存在漏洞。一是未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市交通运输局未按照公交财政补贴补充规定执行,造成2020年至2021年多计车辆清洁费和安保服务费。二是运营补贴核算不准确。西部公汽、东部公交4个场站合同面积高于实际测量面积,造成多计租金1,134.95万元。巴士集团、东部公交将人员工资等记入其他会计科目核算,造成2021年至2022年运营补贴增加。三是公交员工卡管理不严。2014年1月至2023年8月,3家公交特许经营企业存在员工卡无发放记录但有使用记录的情况,涉及金额270万元。

  3.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不完善。一是部分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安委办制定的《深圳市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未明确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途径及整改责任,未制定项目评审、信息报送、项目推进情况通报等配套管理制度,也未公开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绩效评价结果等情况,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不透明。二是资金使用监管不严。市安委办超范围安排项目19个,涉及金额8,209.63万元。个别部门的部分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未专款专用,被挤占挪用233.3万元。三是部分项目效益不高。市交通运输局、市安委办在试点类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缺乏可行性研究,未充分考虑项目后续筹资渠道、应用范围、推广方式及绩效目标,导致部分试点类项目成果未被推广应用。

  4.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合规有效。一是制度执行不严格。截至2023年8月,市生态环境局未制定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专项资金到期退出制度,超期审批资助项目,涉及金额472万元。二是绩效目标设定流于形式。市生态环境局编制2022年绩效目标考核指标时,部分考核指标设定值过低,效益考核指标设定不完整。三是部分项目资助资金未发挥应有效益。部分专项资金资助类别连续两年无申报项目,但市生态环境局未及时调整或优化。2020年7月发布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环保设施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未规定申报时间范围,4个企业申报项目的竣工验收时间、补贴设备购置时间均早于政策出台实施时间,未起到专项资金促进产业提升的作用。四是部分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市生态环境局违反规定将专项资金安排用于部门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项目,涉及资助金额915.99万元。

  (三)审计建议。

  1.对于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审计建议,市交通运输局、深铁集团要优化地铁与常规公交的便捷接驳,调整重复冗余线路,优化对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结果运用,打造公共交通一体化网络。深铁集团要推进新节能技术应用,从严管控能耗指标,促进地铁线路运营降本增效,提升专业化管理程度。

  2.对于公交补贴资金监管存在漏洞的问题。审计建议,市交通运输局要优化完善补贴方式、内容、标准等,及时审核和调整公交补贴核算结果,督促3家公交特许经营企业控制运营成本,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员工卡管理,推动深圳公交行业高品质发展。

  3.对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安委办要明确信息公开、问题整改、绩效管理等条款,及时出台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做好试点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更好发挥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

  4.对于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合规有效的问题。审计建议,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制定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专项资金到期退出制度,设置科学、合理、完整的专项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做好全流程绩效管理,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资助方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五、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绩效审计情况

  (一)总体评价。

  住房公积金收支方面。重点审计制度落实、资金管理使用、业务经办和管理等内容,提出19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公积金线上自助业务办理量占比达97%以上,18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2022年增值收益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至2022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821.97亿元,提取额1,918.03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5.68万笔、1,083.63亿元。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方面。重点审计机制建立及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处置等方面,提出22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按照“市统筹、区落实”的原则,强化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管,委托深圳市益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盛环保)建设运营医废处置中心。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3条焚烧线,实际处理能力75吨/日,推动固体废物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优质饮用水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审计政策执行、建设实施及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24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先后出台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以下简称入户改造工程)、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以下简称二供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协作的工作模式。截至2023年4月,入户改造工程立项2,597个小区,完工率93.26%;二供改造工程立项2,570个小区,完工率73.93%,有效提升供水优质安全保障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重点审计促进文体旅消费增长措施落实、资金使用等情况,提出4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留深过年市民购买文艺演出、电影等门票和图书消费,发放800万元体育消费券和1000万元旅游消费券,推动文体旅消费惠民利民、快速复苏、扩容提质。

  (二)主要问题。

  1.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落实仍有差距。一是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惠及职工不充分。截至2022年底,我市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522.24亿元,分配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利息仅占比42.83%,31.8%利息收入用于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166.07亿元,且由于政策原因未发生支出。二是住房公积金未能充分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市公积金中心的月末活期存款管理、备付金管理、定期存款转存等保值增值机制不完善,造成少收入利息2,430.22万元;增值收益资金存放银行仅3家,利率竞价不充分。三是部分归提贷业务办理不符合规定。审计抽查发现,147名职工违规重复提取住房公积金215.16万元,2212名已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仍未停缴住房公积金,涉及金额1,523.41万元。

  2.医疗废物全过程管控不到位。一是部分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市生态环境局自2006年至今未按规定制定特许经营监管应急预案。益盛环保未按规定开展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检测、评价和报告工作。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未落实废水处理设施运行台账制度。二是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不健全。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的医疗废物处置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不健全,其运行的“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平台”“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医疗废物板块”未覆盖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且双方未按规定交换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未及时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服务协议,审计指出问题后,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补签工作。三是收集、运送、贮存医疗废物行为不合规。审计抽查发现,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污物电梯未专梯专用,医疗废物运送通道设置不规范。益盛环保12辆运送车辆不符合标准,存在滴漏等风险,部分医疗废物卸料区不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医疗废物收集桶清洗消毒间未达到技术规范;将医疗废物焚烧底渣交由无处理资质的企业处理,违反规定重复收取化学性医疗废物处理费,按协议约定预计产生费用71.11万元。

  3.优质饮用水工程缺乏有效监管。一是改造工程统筹推进力度不足。市水务局对未改造的小区情况不完全掌握,不利于改造工作的统筹推进;未建立改造工程资产管理制度,不利于有效开展资产管理、维护与处置工作。6个区的233个小区入户改造以及4个区的23个小区二供设施等改造实施内容未充分评估,存在爆管、漏损风险及水质安全隐患。二是改造工程项目进度总体滞后。8个区二供改造工程开工时间滞后于实施方案,未与入户改造工程同步实施,造成部分小区重复开挖施工。受疫情影响有效作业时间少、设施用地落实难等因素影响,截至2023年4月,83%的入户改造工程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竣工,平均滞后时长680天;71%的二供改造工程施工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竣工,平均滞后时长388天。三是部分小区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审计抽查发现,35个小区未按相关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施工;由于施工单位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13个小区电梯浸水、7个小区挖爆水管、1个小区同月出现两次水质异常等情况,对小区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4.文体旅惠民消费措施未有效落实。一是旅游消费券执行程序不合规。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于2023年1月确定“畅游深圳”旅游消费券发放平台的合作机构,但未按程序审议,直到7月审核消费券核销情况后,才按程序审议拨付金额,且平台遴选工作未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也未明确资金分配安排理由。二是体育消费券核销率不高。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各区体育消费券平均核销率为29.38%,个别区不足2%。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也未对消费券核销工作开展事中绩效目标管理。

  (三)审计建议。

  1.对于住房公积金惠民政策落实仍有差距的问题。审计建议,市住房建设局要督促市公积金中心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多更好惠及缴存职工,完善保值增值机制,扩大增值收益资金存放银行范围,充分利用利率竞价机制,合理支出受托银行手续费,与社保、民政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规范业务经办和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2.对于医疗废物全过程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审计建议,市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委要强化日常监管,健全信息交流互通共享和工作协同机制,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清洗消毒间、卸料区、贮存间等,按规定开展效果检测、评价,提升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

  3.对于优质饮用水工程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审计建议,市水务局要加强统筹指导,建立工程改造详实台账及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各区要严格认真落实方案要求,做好未改造小区的评估研究,加快改造工程进度,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应改尽改,降低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影响。

  4.对于文体旅惠民消费措施未有效落实的问题。审计建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要严格履行内部控制程序,强化旅游消费券发放平台选择的公平性,加强对体育消费券的绩效管理,提高发放精准度,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六、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方面绩效审计情况

  (一)总体评价。

  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方面。重点审计52家事业单位制度执行、资产管理、资产运营效益等内容,提出27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监督体系,防范廉政风险。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有市属事业单位460家,其中,国家机关举办单位271家,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单位(以下简称二类事业单位)189家。2018年至2021年,二类事业单位中有59家获得财政稳定资助合计约214.09亿元,其余130家单位通过竞争性项目方式获得财政资助资金合计约43.65亿元。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方面。重点审计机制建立、平台运行等内容,提出20条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深圳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行业管理”的管理体制,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业务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与国家、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互联共享,有效促进公共资源公平公正、高效廉洁交易。2022年,深圳交易集团完成各类要素交易业务136.7万宗,交易金额1.54万亿元。

  (二)主要问题。

  1.部分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存在漏洞。一是部分资产监管不到位。二类事业单位监管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市财政局未将部分市属事业单位纳入资产信息系统统一管理。市财政局虽在“智慧财政”信息系统中设置闲置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但截至2023年9月尚无任何闲置资产数据及任何资产调剂记录。审计指出问题后,市财政局已要求相关单位使用平台。二是部分物业资产出租不合规。2家单位违规将物业无偿提供给第三方公司经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涉及面积1670平方米。部分单位对物业承租方监管缺位,物业出租合同到期后未与原承租方续租,也未招租,涉及面积2569.68平方米。

  2.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任务未完全落实。一是制度建设不健全。市发展改革委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信用信息和监管信息公开共享制度,以及信用信息的归集、管理、运用制度,未将国有产权交易及医疗保障专家库整合至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专家库。深圳交易集团未将建设工程招投标业务的服务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标准。部分行业主管部门未动态管理在库专家信息,部分专家信息失真。二是医用耗材阳光平台使用效益不高。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线上采购率均不达标,个别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率不到1%;医用耗材非线上采购订单信息补录不及时,近3年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录平均时长均超过27个工作日,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规定不符,个别医院最长时长达172.58个工作日。三是信息化管理薄弱。市发展改革委未将文化产权交易、公物处置2个交易系统整合纳入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深圳交易集团的政府采购业务“以事定费”收入核算方式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人工计算错误,涉及金额49.39万元。市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交易公告功能不完善,存在交易公告信息显示错误、未同步到门户网站等问题,审计指出问题后,深圳交易集团已对相关公告信息梳理、归集和优化调整。

  (三)审计建议。

  1.对于部分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存在漏洞的问题。审计建议,全市要完善二类事业单位监管体制机制,加大对其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管力度,市财政局要发挥闲置资产调剂共享平台作用,避免资产低效运转。各事业单位要加大出租物业管理力度,保障政府物业资产的合理使用、安全和增值。

  2.对于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任务未完全落实的问题。审计建议,市发展改革委要统筹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方案任务落实,整合国有产权交易、医疗保障专家库资源,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完善专家库管理。深圳交易集团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业务服务制度,实现“以事定费”收入自动化、标准化核算,优化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功能内容。市医保局要督促公立医疗机构提高医用耗材线上采购率,及时补录非线上采购订单信息。

  七、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审计意见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筑牢筑实经济发展底盘。各责任单位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全面转型,提升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

  (二)着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更加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重大载体建设和平台搭建为支柱强化内外联通,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各项政策精准直达、高效落实。

  (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各责任单位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织密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健全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推进政府自身廉政建设,持续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各责任单位要立足廉洁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将实现阳光交易贯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全过程。持续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健全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和反馈机制,不断推进将审计整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