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鹏新区为解决基层内部审计力量分散、项目交叉重复、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内审流于形式等问题,创新建立“统项目、统人员、统资金”工作机制,通过系统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强化协同,推动审计监督效能提升与基层减负增效有机统一。辖区街道办事处相关内部审计项目由44项整合为10项,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由68%提升至92%。一是以“统项目”促减负。规范内审行为,推动减负增效。建立“审计项目库”,系统梳理财政收支、政策落实、经济责任等各类审计事项,压减重复交叉项目34项。根据2025年区审计计划安排,及时审核调减2个区直部门、32家二级单位内审项目,避免重复监督。推行“1+N”复合审计模式,以经济责任审计、财政审计为主线,嵌入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等专项审计内容,实现“一个项目、多维覆盖”。在2024年的全区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内审中,同步指导教育部门内审机构对课后延时服务、午餐午休等关键领域重点开展审计,并联合新区纪工委对校园餐招标采购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深入整治,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二是以“统人员”强监督。统筹人才资源,为基层监督赋能。按“专业领域+单位地域”组建由财务、审计、工程等领域资深审计人员构成“矩阵式”审计团队,整合街道纪工委、区直单位及国企内审人才40余名,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解决人少事多矛盾。创新“派驻+联动”指导模式,区审计部门选派骨干通过现场指导、重点督办等方式强化监督,在2024年医疗系统内部审计中,派出审计人员全程指导监督,并将部分内审问题线索成果与区审计项目深度结合,进一步拓展审计深度广度。建立“计划—执行—整改”动态跟踪机制,明确内审人员“战斗员+督导员”双责定位,形成工作闭环,内审问题整改率大幅提升至92%。三是以“统资金”增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升审计业务经费使用效能。实施“增重点、减重复”策略,对资金密集、群众关切领域倾斜审计资源,动态核减重复监督事项,在2025年民生微实事审计中,集中调度3个办事处任务,减少第三方人员数量50%,第三方机构费用下降45%。树立全区审计一盘棋,对内审项目立项严格审核把关,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审计发现2024年某国企在某城市更新项目已开展全过程造价咨询的情况下,又计划同步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多项工作内容高度重复,新区审计局及时介入对项目予以核减,节约费用300余万元。针对社区集体经济监管缺位、自行审计走过场等问题,协调将集体“三资”审计业务和经费移交到街道纪工委(审计室)统筹,推动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大鹏新区审计局 陈光龙)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