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邮箱登录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简体 繁体 个性化定制 收藏本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深圳市审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4-12-31 15:01:01 视力保护色: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派驻三组的指导监督下,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和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深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2023年全市审计工作

  2023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29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436.49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出具审计报告等320份,提交审计信息等203篇,其中提交重要审计信息52篇、居全省第一,提出审计建议909条,促进增收节支86.55亿元、创历史新高,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27项,移送处理事项84件、涉及172人,移送事项数量居全省前列,移送处理金额183.65亿元。其中,市审计局完成审计(调查)项目57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212.22亿元,出具审计报告等84篇,提交审计信息等51篇,提出审计建议219条,移送处理事项55件、涉及170人,移送处理金额177.78亿元。此外,市审计局还完成市委市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等交办审计任务19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坚持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各项要求细化实化制度化,坚决做到“如臂使指”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传达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等,服务保障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2次。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议定事项进行任务分解,纳入督查督办台账事项400余件,完成市级督查督办任务100余件。三是优化完善市委审计办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市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及督察督办工作清单》,向省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审计项目计划、重大审计项目综合情况报告等25份,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要情、审计专报等39篇(其中37篇获市主要领导批示)。南山、宝安区委审计委员会出台区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等。四是结合调查研究指导规范各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对各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报送的60余件重大事项进行台账式管理,推动各区委审计办制定完善工作制度16项。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坚决做到“如影随形”

  一是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对阶段性稳经济措施、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建设、地铁线路运营管理、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优质饮用水工程、深圳书城湾区城项目投资等推进情况开展跟踪审计,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政府投资项目工作专班推进整改工作,助力相关政策措施有效落实、项目加快实施、资金高效使用。二是紧扣财政收支和资产管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组织审计10家一级预算部门及宝安、坪山、前海管理局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首次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关注专项债券、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情况,及时揭示部分专项债资金使用不合规、存在闲置,资产底数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三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针对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审计,其中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部分问题,经审计署汇总全国审计情况编发的多篇重要审计信息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批示,相关研究案例获2023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审计技能赛一等奖。罗湖区审计局对“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等17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监督,获评南方报业“圳治·2022”民生治理优秀案例。四是紧扣防范化解风险,重点审计国企信息化建设、财政注资市属国企效益,以及机场集团、国任保险等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首次对全市市属金融企业进行全面审计,推动以往查出问题应改尽改超18亿元。其中,《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202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获评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全省优秀等级审计项目。五是紧扣规范权力运行,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作配合,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深圳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根据部门职能、领导干部的岗位性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管理资金(资产、资源)规模等因素和干部管理权限,将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行分4类管理,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及时更新审计对象信息,推动差异化精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2023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90名领导干部,查出各类问题金额62.10亿元,其中,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共审计27位市管领导干部,查出各类问题金额37.68亿元。光明区审计局印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首次探索将审计结果进行指标“打分”。

  (三)坚持以研究型、数字化、规范化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坚决做到“如雷贯耳”

  一是强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监督的贯通协调,抽调30名审计干部参加巡察工作;创新建立“医审协同”“统审协作”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医审协同合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统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试行)》,持续加强与人大预算监督、政府督查及财政、发改、国资等部门协同联动,构建监督合力。龙华区审计局与检察院联通“检察+审计”监督网络,拓宽监督广度。大鹏新区审计局建立联动监督“1+9”制度体系,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二是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上线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并在“粤复用—广东数字政府应用超市”上架推广,2023年全市审计整改落实金额270.95亿元、居全省第一,推动近年来5000余个事项整改完成率达到98.42%、59个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整改销号。《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三化”机制建设研究》系列论文获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论文类三等奖,相关经验已改编为《审计整改常见问题清单与案例解析》出版发行。福田区审计局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效果清单”四清单。三是坚持科技强审理念,上线运行“金审三期”系统,促进规范现场管理、再造审计管理流程,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深圳审计大数据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实现工商、财政等11个领域信息资源和数据标准化,形成主题查询分析、综合分析利用以及数据挖掘分析相结合的多层次数据分析体系。四是审计研究与审计实践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审计项目库、法规库、政策库和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等,承担省审计厅1项重点科研课题主要成果在《审计观察》刊发,1项重点审计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在《中国审计报》头题刊发,并作为全国5家单位代表之一,在全国审计科研协作暨省级审计学会秘书长会议交流经验。五是依法审计和内审指导监督取得实效,推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印发审计移送管理办法、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制度、22种主要审计文书和21种审计文本参考格式,抓实抓好全过程审计质量管控。龙岗区审计局修订41种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和参考格式。深汕特别合作区审计局印发审计项目审核复核审理办法(试行)等。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对深圳技术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内审工作专项检查。坪山区审计局制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对内审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

  (四)坚持塑造职业精神和培养专业能力,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一是高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局党组印发工作方案、调查研究方案等,贯通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13个调研专题和34项调研课题,形成成果转化清单并已转化65项。二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召开全市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保密安全等领域情况,印发2023年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开展纪律教育学习,修订“三争”行动方案,1个支部案例入选市直机关工委系统首批“一支部一品牌”优秀案例,1个支部项目获评市直机关“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模范机关创建主题行动优秀项目三等奖。盐田区审计局创建党建+“12345”工作法,荣获区优秀党支部称号。三是开展庆祝深圳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制作深圳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专题片,在《深圳特区报》开展专版宣传,开展40篇优秀论文评选,全面展现40年来深圳审计历程以及新时代审计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扩大审计影响力。四是深入推进“雏鹰计划”,开展党建、大数据审计专业技能等专题培训和研讨班,提升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2023年以来,市审计局2个处室和宝安区审计局获评全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1个处室获评深圳市巾帼文明岗;1个处室获评深圳市工人先锋号;市审计局3人和盐田、龙岗、坪山、光明区审计局各1人获评全省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市委组织部“表现优秀的2021年度新录用公务员”;局团委获评市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2名团员团干获评市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团员。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审计署、广东省审计厅部署要求,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以高质量监督服务保障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上聚焦发力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健全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机制。二是优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贯彻落实集体研究重大事项会议制度,做实做细审计办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出台审计领域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工作制度,推动审计工作重大事项形成“决策—执行—督办—反馈”闭环办理流程。三是加快构建全市审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通过规划计划、项目联动、工作调度、请示报告、质量检查等方式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四是深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进一步强化信息沟通、工作联动、成果融通,深化“巡审结合”,加强“纪审联动”,完善线索“移送前沟通”和“移送后跟踪”,强化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落实“医审协同”“统审协作”贯通协同机制,持续做好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及财政、发改、国资等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分工明确、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常态化“大监督”工作格局。

  (二)在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审计全覆盖上聚焦发力

  全市审计机关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刻把握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牢牢把握深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使命任务,坚守经济监督根本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看家本领,将高质量发展成效体现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一是围绕“国之大者”促进政策落实开展审计。以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聚焦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要求,对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审计。先行先试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碳排放交易等相关研究型审计,力争为全国审计机关探路先行。二是围绕推进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开展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目标,持续强化对政府“四本账”全口径监督,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强化预算约束,盘活和统筹使用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围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开展审计。聚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工作重点,统筹开展国资国企审计项目,密切关注国有企业的总体资产负债,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境外重大投资运营和资产管理、国有企业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等情况,严肃查处企业、金融等重点领域损失乱象,增强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四是围绕有效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开展审计。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对文化、能源、水利、交通等领域20个开工一年以上的公共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紧盯项目规划、投资审批、用地用能、工程招标投标、物资采购、建设和运营绩效等重点环节,深入查找制约投资落地的堵点障碍,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促进项目管理规范、节约资金、提高投资绩效。围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审计。聚焦落实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深入揭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落实、能源资源管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六是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大事急事难事,持续加大医疗、住房、教育等领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及城市更新、民办义务教育等民生政策落实、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效益,努力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的“最后一公里”。七是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深圳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落脚点,根据市委组织部委托对领导干部开展审计,重点查处在贯彻落实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着力揭示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统计造假等违纪违法行为,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尽责、守法守规守纪、担当作为。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平台作用,联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开发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审前协商定方向、审中协作解难题、审后联动强质效。

  (三)在推动审计监督更加顺畅、权威、高效上聚焦发力

  一是坚决做实做深研究型审计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完善法规库、政策库、审计对象基本信息库、中长期审计项目库,通过做实审前调查回答好“3个1/3的问题”找准监督切入点,高质量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实现整体构思、标准化运作。坚持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做深审中分析,聚焦重点内容、关键环节、重大资金,注重靶向发力,切中要害抓住问题实质,确保审计查出问题“事实清、证据实、定性准”。坚持把建议当课题研究,努力做到建议可批示、能落实,注重审后成果提升,促进审计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基础防线作用。二是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把审计项目质量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梳理优化审计运行机制和审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分级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文书文本,落实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等制度,发挥审计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的督促和引导作用,推动全市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三是持续加强审计整改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认真履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督促检查责任,提准整改要求,把住销号关口,健全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检查,促使被审计单位夯实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严肃查处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拓展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加大对审计移送处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力度,实现定期抓取推送屡审屡犯问题、精准画像高发风险领域、自动分析单位整改趋势等功能。四是推进审计数字化智慧化。持续优化“金审三期”建设应用,再造审计业务流程,实现审计作业全过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营全市统一的深圳审计大数据中心(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深圳分中心),巩固各行业审计数据治理实施过程的自动化、可视化、流程化成果,完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各类公共基础性数据采集,完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通过图数据库、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前沿技术开展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五是坚持学法用法、依法审计。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提高审计监督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推进特区审计法治建设进程,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等审计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及政府投资审计条例及国有企业经责审计条例废止,为做好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四)在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上聚焦发力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审计工作政治属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之以恒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廉政纪律,制定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度任务清单,高质量严标准完成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持续加强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常态化开展审计现场纪律检查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慎终如始抓好保密、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等工作。二是推动机关党建提质增效。高标准实施“三争”行动,探索建立兼职党务干部业务培训、能力测评、履职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定期发布机关党建负面清单,以开展“党建+”行动、“书记项目”、“一支部一品牌”为载体,打造更多体现审计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三是持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实施“雏鹰计划”为平台,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审计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推进专业训练提升工程,大力加强审计人员斗争本领养成、塑造职业精神,守护好“国家审计”金字招牌。依法依规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的干部考核和培训机制,客观公正、精准科学地评价干部德才表现和业务实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