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邮箱登录
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简体 繁体 个性化定制 收藏本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机构职能 > 其他机构 > 审计学会 > 审计科研

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案例

信息来源:宝安区审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19-07-02 10:10:00 视力保护色:

罗兰 陈红

  2018年7-8月,S市C区审计局成立审计组对S市C区2018年第三季度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本次审计以C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为范围,检查与社康中心相关的重大政策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本次审计工作中延伸审计了C区人民医院、C区中医院及其部分社康中心等单位。

  一、项目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4〕16号)要求,审计署在2015年印发了《2015年度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署关于印发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促进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通知》(审政研发〔2015〕30号),就此拉开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的序幕。这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对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越来越重视,且从2017年开始需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确立为正式审计项目。

  二、项目实施简明过程

  第三季度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围绕促进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重点检查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该区社康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等;民生项目的推进情况,包括老年免费体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等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情况,包括疫苗接种、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以及其他与社康相关的重大政策措施实际落实情况。

  三、项目查出主要问题

  (一)社康中心配置未能达到“一社区一社康”的目标。

  根据《S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社区设置一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但截至2018年6月30日,C区仍有26个社区尚未配置社康中心,未能达到“一社区一社康”的要求。

  (二)社康服务人员配备未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原则上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师与护士按1:1的标准配备。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区每万名居民拥有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的比例分别为1.36人、0.19人,医师与护士比例为1:0.88,尚未达到《实施意见》的要求。

  (三)租赁业务用房制约社康中心发展。

  C区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全部或部分为租赁的社康中心共有94家,占总数的73.44%。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中租赁方式比重较大,存在以下制约因素:一是部分业主不断提高租金和不愿意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等不确定因素较突出;二是部分租赁业务用房无产权,导致消防和施工许可无法申报,严重制约了装修改造进度等。三是由于租期不稳定或较短,造成部分医院不愿对社康中心的装修或改造等事项投入资金。

  (四)部分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未能达到 “社康中心”的配置要求。

  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但截至2018年6月30日,C区社康中心中,业务用房面积低于400平方米的仍有25家,未能达到 “社康中心”的配置要求。

  (五)社康中心未能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医院的互联互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的要求,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转诊信息畅通。但截至2018年6月30日,C区社康中心信息化建设仍滞后于社康的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社康中心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的业务软件,且软件间基本互不兼容;二是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信息仍未实现充分交换和互通,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六)各公立综合医院慢病患者转诊比例未能达到30%的目标。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慢病患者双向转诊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到2017年12月公立综合医院门诊部、住院部诊治后的慢病患者30%转诊转介至社康中心进行健康管理。但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整体慢病转诊转介比例仅为3.85%。

  (七)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与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8〕209号)的要求,要合理确定签约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18年6月30日,审计发现家庭医生的开展与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服务的居民覆盖面相对偏小、服务方式相对单一、对家庭医生工作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社康中心人员配备不足、转诊通道相对单一等方面。

  (八)慢病实际管理人数未能完成任务目标。

  截至2017年底,该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实际管理人数仅达到任务数的六成,未完成该市卫生计生委、财政部门关于做好近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的管理任务。

  (九)推动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的进度相对缓慢。

  根据《S市推动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相关要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新建、转型、改制等方式举办社康中心。但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区仅有四家民营社康中心,占正常营业社康中心3.13%。

  四、审计整改情况及成效

  (一)积极推进,完善社康中心管理体系。

  区卫计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印发了《C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C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C区卫计局关于开展社康机构类别评定的通知》,并研究编制了《C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19-2025年)》,开展社康中心的类别评定,按照标准将社康机构划分为一类社康中心、二类社康中心和三类社康站,变更一批未达标的“社康中心”名称,并通过积极推进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升级改造社康中心、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举办社康站等方式,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二)双管齐下,努力提升社康中心医疗及公卫服务能力。

  通过该区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问题已取得较大进展,已列入规划但未建成的社康用房约60处,未来建成后将极大缓解社康业务用房的压力,为提升社康中心医疗及公卫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区卫计局已将该目标列入《C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加大对全科医生的政策倾斜力度,同时统筹各医院每季度开展一次全科医生招聘,并开展全科医生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加强社康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督导,积极推动双向转诊工作。

  该区卫计局加强督导,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和双向转诊工作,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具体包括加大对下转工作的督导力度、督促医院院长制定整改进度时间表、落实双向转诊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畅通双向转诊的通道和管理激励机制等措施,力争2019年实现上级下达的任务和目标。目前该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任务完成率从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升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居民期望值。

  该区卫计局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标要求,探索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管理模式,建立高效、流畅的社康公卫服务项目工作架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有效提升社康中心基本公卫服务功能。该区卫计局和各医院制定了强化方案,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区巡讲,常规开展家庭医生培训,通过制定宣传片和印发宣传折页等加大宣传力度,设置家庭医生签约诊室或签约服务区,试点“全人照顾”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居民期望值。

  (五)主动作为,尽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医院的互联互通。

  该区卫计局加大各信息系统整合力度,积极将相关情况反映给市卫计委,打通社康中心与医院间的信息通道,目前,S市卫计委正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系统基本信息已实现了互联互通,传染病防治系统也已制定了相关方案准备实施,慢病防治系统正在更新换代,精防系统出于安全考虑暂不进行对接;另外,该区正在建立区级卫生信息平台项目,该平台建成后,可提取市卫计委返回的社康信息数据,实现不同社康与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审计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