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厕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审计重点关注公厕建设管理使用情况,是对市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传统审计方式难以处理带有地理空间位置属性、数量多且分散的城市公厕位置数据,而GIS技术集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显示功能于一体,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某市中心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项目为例,重点阐述运用GIS空间数据对公厕建设布局情况开展便利性、覆盖率、合理性分析的方法,并以可视化的表达方式直观反映审计事项,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锁定疑点、提高审计效率。
一、审计背景
某市中心城区共有公厕1490座,按照202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已达到“建成区公共卫生间设置密度≥4座/平方公里”的要求。但审计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受访市民对中心城区公厕数量和设置位置的合理性评价为一般及以下等级,部分市民提出存在公厕位置不好找、公厕覆盖范围有盲区等问题。因此,审计重点关注公厕布局是否合理事项。
二、审计思路
(一)建立评价标准与量化方法
为评价布局是否合理这一事项,审计组参考了各类建设标准,查阅了测评报告等资料,总结出便利性、覆盖率、合理性三个维度的客观标准进行量化评价。
1. 便利性评价标准
便利性,即评价市民在一定时间内找到公厕的便捷程度。《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规定,“社区服务设施-公厕”为5分钟生活圈“应配建的项目”。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定义为:以居民步行5分钟(距离300米)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
参考此条标准,便利性可评价从城市中任意一点5分钟内能步行到最近公厕的可能。因此,便利性的计算方式为以各公厕为起点的5分钟生活圈覆盖面积占中心城区面积的比值,该比值越高,则便利性越高。
2.覆盖率的评价标准
覆盖率,即评价公厕服务半径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重。2018年2月,原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全域旅游厕所导航系统大数据分析报告》采用了该评价方法。该报告中“覆盖率”的定义为:以一个厕所位置点为圆心,以半径500米圆形覆盖面积作为该厕所的覆盖面积,用城市内所有厕所累加的覆盖面积除以城市总面积,得到该城市的厕所覆盖率。此外,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对各类道路两侧的公厕设置间距进行了规定,不同类型道路上公厕间距的中间值为500米。
综合各类资料,审计组以500米作为半径计算所有公厕覆盖面积占中心城区面积的比值,该比值越高,则覆盖率越高。
3.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选址合理性,即评价选址是否过近导致公厕服务范围重叠,不利于发挥社会效益。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对不同道路两侧公厕设置间距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繁华商业街道上不超过400米,主要商业街道上400米至600米等。
(二)将文本数据转换为空间数据
被审计单位提供了公厕普查台账表,包括公厕名称、地址、蹲位数量等文本数据。由于数据量较大、分布较广,审计人员很难将每一处地址与地图上的位置点进行一一对应,而且由于部分地址填写不规范,也无法通过转换工具将地址文本数据批量转换为经纬度坐标。进一步了解后,审计组发现,该单位公众号提供的“找厕所”功能的后台数据包含公厕的经纬度坐标,这为解决数据来源问题提供了方向。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添加文本数据图层”功能,将不同区域公厕在地图上以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公厕坐标数据导入,设置相应坐标信息、坐标系等参数后,将常规的文本和表格数据转换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再加载行政区划等地图数据,方便后续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对于添加的点位数据,还可根据公厕产权分别予以不同颜色属性进行区分显示。
(三)分析空间数据锁定重点
1.运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公厕布局的便利性。
网络分析工具(Network Analysis)的服务区分析可计算模拟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三种出行方式下,公共服务设施点的实际服务覆盖范围。审计人员根据网络分析的要求,建立公厕数据库和道路路网数据库。各公厕坐标点位为本次分析中网络分析原点,即公厕点位为设施点。审计人员从加载的中心城区路网图层中,提取路网拓扑关系建构模型,随后建立网络数据集,从而得到分析所需要的道路路网数据库。
分析中,选择步行方式、时间阈值为5分钟(阻抗300米),计算离开设施点方向的设施服务区范围,即各公厕5分钟步行可达的区域面积。在计算中,设置搜索容差为200米,个别公厕因大于搜索容差(距离最近的道路大于200米)未纳入设施服务区范围计算。经过分析计算,中心城区公厕5分钟步行覆盖范围面积占中心城区面积的26.63%。
2. 运用缓冲区分析工具分析公厕的空间覆盖情况。
缓冲区分析工具(Buffer Analysis)可以把空间数据中的点、线、面,向外延伸特定的距离后形成一个新的面状数据。本次审计中,根据覆盖率评价标准,采用该工具,以公厕点位为圆心、500米为半径建立缓冲区,再将各点位形成的单独缓冲区进行融合形成整体,进而计算出中心城区公厕整体覆盖率。经过分析计算,中心城区公厕500米覆盖面积占中心城区面积的66.12%。
3. 运用邻域分析工具锁定公厕布局不合理的疑点范围。
邻域分析工具(Proximity Analysis)的点距离工具可计算空间中点要素之间的直线距离。本次审计中,考虑到公厕建设主体的多样性,仅对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市政公厕、公园公厕计算间距。经过分析,筛选出坐标之间直线距离小于300米的公厕,这为下一步现场核查锁定疑点大大缩小了取证范围,有效减少了核查工作量。
(四)现场核查取证和实现数据分析可视化
本次审计涉及的空间数据是带有地理位置的图形图像数据,便于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审计人员将公厕点位、500米覆盖范围、5分钟步行范围与行政区划数据进行连接,通过赋予不同颜色,对公厕的覆盖率和便利性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分析出公厕覆盖盲区和便利性较差的区域。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图功能,将结果输出成图像和表格,用于审计评价的取证。通过现场延伸调查数据分析锁定的疑点范围,审计人员发现6处市政公厕选址距离较近,如某两个市政公厕均位于某社区公园内,两者距离仅为64米,公厕服务覆盖范围重合,未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市审计局投资处 商源、黄险峰)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