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深圳市审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市审计局日期:2025-11-18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派驻三组的指导监督下,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和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落实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深圳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2024年全市审计工作

  2024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10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1,163.33亿元,提交审计信息等173篇,提出审计建议877条,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09项,移送处理事项148件,涉及527人、金额244.04亿元。其中,深圳市审计局完成审计(调查)项目47个,查出各类问题金额774.16亿元,提交审计信息等58篇,提出审计建议194条,移送处理事项58件,涉及519人、金额91.12亿元。

  (一)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入“第一议题”。及时提请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等,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按程序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重要审计成果等36份文件向省委审计委员会报告,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专报和审计要情32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聚焦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完成市委督办事项7件、市政府督办事项12件,全力配合审计署、省审计厅做好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问题整治重点抽查工作,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完善深圳医学科学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制度文件;围绕全面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指导和督促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理顺我市高校预算和资产管理体系。全力配合审计署开展市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抽调专人参与市委、市政府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协调小组,做好沟通协调等工作。

  三是构建多元共治监督格局。强化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三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建立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巡审结合”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共抽调18名审计干部参加巡察工作,落实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推动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形成监督合力。强化与人大、政协、对口联系部门及市委统战部的工作联系,有序推进第七届特约审计员换届有关工作,促进发挥特约审计员的监督、咨询、联络作用。

  四是加快形成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对各区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报送的60余件重大事项进行台账式管理,对2个区开展专项检查,促进区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转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召开第一次党工委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定合作区工作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制度等,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落细。深圳市11个区(新区、合作区)审计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并高效运行。

  (二)自觉运用审计事业规律性认识开展审计业务工作,服务保障中心工作更加有力

  一是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点审计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政策落实情况,探索对政府数据资源资产化、碳排放权交易顶层设计进行审计,推动重大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对文化、能源、水利、交通等领域20个开工一年以上的重大在建公共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揭示制约项目结决算、转固手续及时完成的堵点障碍。

  二是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审计了市本级2023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公检法司系统部门预算执行、市本级涉企财政扶持资金使用、市财政重点资助事业单位(“二类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情况,切实推动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提高、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坪山区审计局首次开展全覆盖辖区6个街道24个社区工作站经费审计,重点关注政府采购管理、项目履约验收、经费使用绩效等内容,保障财政资金合理规范支出。

  三是围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点审计了2023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属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运营管理,以及深业集团、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推动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机制,有序推进第一批40家出资人为机关事业单位等的企业纳入我市国资预算编报体系。

  四是围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审计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和土地资源管理、湿地资源管理及红树林保护等情况,揭示湿地保护率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湿地被违规占用等问题,督促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提高湿地保护率,完善公园绿地养护标准和要求。

  五是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审计了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及城市更新、民办义务教育、乡村振兴等民生政策落实、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效益,推动增进民生福祉。罗湖区审计局通过揭示项目设计变更幅度大导致造价失控、督导经费使用不合规等问题,推动辖区政府付费督导政策优化,每年可节约财政支出约5,000万元。

  六是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2024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96名领导干部,查出各类问题金额274.13亿元,其中,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对15名领导干部开展审计,查出各类问题金额152.35亿元。宝安区审计局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编制辖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梳理行政事业单位29种问题风险类型的95种表现形式、区属国有企业18种问题风险类型的47种表现形式,经验做法获审计署转载推广。龙岗区审计局率先探索将“容错免责机制”实现制度化,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的操作指引(试行)》,明确认定标准、适用情形、控制环节等。

  (三)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得到强化

  一是继续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多次召开审计整改专项推进会议,保持“一类一策”的整改标准要求,全面完成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清查摸底和系统填报工作。市审计局整改监督处获得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荣誉。编写全国首部审计整改实务类图书《审计整改常见问题清单与案例解析》,为全国各地深化审计整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二是开展两轮审计整改“回头看”检查。强化跟踪指导、严格审核把关,促进责任单位严格履行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截至2024年底,各责任单位健全完善规章制度226项,追责问责176人,推动增收节支21.18亿元。

  三是完善全流程、智慧化的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电子政务平台。构建“问题挂号—实时整改—问题销号”的闭环链条,实现审计整改数据一网掌控,推动整改信息点对点推送、整改材料在线报送,从问题整改类型、整改率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盐田区审计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开展重点事项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标本兼治。光明区审计局围绕明令禁止类及制度缺失类,批量提炼审计查出问题,形成“踩红线清单”和“类案”两张清单,明确整改标准;上线区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系统,以“红黄灯”预警督办滞后事项,构建“推送问题—督办整改—审核结果”线上全流程工作模式,提升整改质效。

  (四)加强自身建设守护好“国家审计”金字招牌,审计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更加过硬

  一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学习宣传贯彻方案和专题调研工作方案,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开展专题宣讲,局党组成员全部到基层党支部开展宣讲。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明确22项具体任务。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制定“四强”党支部创建方案,2个支部获评2024年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龙华区审计局《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科技强审》荣获龙华区2023年度机关党建创新创优“优秀案例”暨基层党组织破题破难“优秀书记项目”,党课视频入围全国审计机关“五个十”审计宣传正能量精品。

  二是强力提升审计监督质效。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进一步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督范围、优化审计监督流程、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开展《深圳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培训和区级审计质量风险防控检查,修订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试行),印发审计现场保密检查工作方案、重大事项合法合规性审查办法(试行)、严格落实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相关责任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和流程。在2024年全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等级评定中,市审计局1个项目获评市级优秀等级审计项目。福田区审计局出台《福田区审计局审计现场管理措施清单》,建立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现场实施、问题报告、审计整改“四阶段清单”,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南山区审计局建立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选题库动态管理机制,围绕文体产业、医疗服务、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进行课题式研究,切实扩充计划项目储备,提高计划立项质量。

  三是以大数据实践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印发2024年审计数据规划更新工作方案,推动数据定期采集、定期更新。启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开发、审计整改和档案系统升级优化等工作,完善更新政府采购、医院、高等院校等审计行业分析库,重新规划财政非税系统标准表,完成330家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采集转换。在数据分析网重新搭建企业人员关系图数据库平台,利用审计法规政策库中27.7万篇通用政策法规文件生成审计训练语料,实现审计法规政策、行业审计关注要点等智能问答功能。

  四是强化内审指导监督和审计科研。进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4家医院分阶段开展现场检查。编印出版《2023年深圳市审计机关课题研究报告》,多项重点审计科研成果和业务经验在《中国审计》等杂志刊发。与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合作共建首个审计科研基地,申报1项中国审计学会合作课题、2项省厅重点课题。大鹏新区审计局制定《深圳市大鹏新区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从“统项目”“统人员”“统资金”三个方面加强对全区内部审计工作的统管。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今年全市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做实研究型审计,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以高质量监督服务保障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以更好的审计作为保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标“如臂使指”强化审计政治属性。健全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机制,巩固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保障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作用,完整准确全面向市委报告审计发现重大事项、问题线索,把审计成果运用纳入审计实施全过程,强化审计成果指向性。推进市区审计协同和各类监督协同,推动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强化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三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推进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互促,加强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完善与政协民主监督相衔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监督合力。

  (二)对标“如影随形”服务保障重大部署落实。精准把握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推进方式,梳理完善充实审计项目库,科学谋划“十五五”审计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反映改革措施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联合督查、改革等部门抓好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及成效的监督检查,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认真落实审计署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的具体要求,深入查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推动审计立项实现系统契合、审计实施做到规范穿透、成果利用提升高度厚度、审计整改严格督促把关,切实完善审计运行机制和审计工作流程。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开发审计专用模型,提升“金审三期”系统使用效率,有效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三)对标“如雷贯耳”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健全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坚决扛起督促检查整改政治责任,把住销号关口,定期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检查,促使被审计单位夯实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严肃查处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屡审屡犯”。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依法审计和客观求实统一起来,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标准清单,强化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内部审计指导和监督,研究制定适合行业管理特点的系统性内部审计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引,优化全市内部审计资源配置。

  (四)对标“特种部队”强化过硬队伍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好“一岗双责”,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常态化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和审计权力运行监督,督促审计干部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健全网络培训、实战训练等相结合的培训体系,着力塑造职业精神、培养斗争精神,全面增强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拿出更多厚重的审计成果,推动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相适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