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很多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刚才也听了一些,请问你们在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成果?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信息提供日期:2022-03-31 18:00:51 视力保护色:
在开展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技术手段尚未完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变革,随着海量数据的聚集以及产业化信息的普及,冗杂的信息对审计机关传统运行机制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审计整改流程分工不明确、工作任务与人力资源配备存在矛盾、智能化水平不高等方面。为此,我们提出建设一个安全、易用、易维护的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系统,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
一是实用性。在现有的审计业务系统里,审计项目一般在出具正式审计报告后,就完成入库管理。对于后续审计整改情况电子数据(整改报告、佐证资料等)的管理,目前依靠工作人员通过办文系统查询收集、手工录入台账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存在信息过于碎片化难以加工分析、不能及时掌握整改信息作出结果判定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改监督效率。而建立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系统,能够全面实现审计全过程监督闭环式管理,将审计报告出具后的整改监督环节存在真空地带的“补丁”打上,有效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监督管理能力。
二是规范性。将内部各部门在审计整改监督过程中的职责分工通过审计整改监督管理系统予以明确界定,通过系统流程予以固化,减少监督真空地带。同时将整改标准清单嵌入系统,促使审计人员在提出审计处理意见时做到依法依规,做出整改判定时做到标准统一。
三是及时性。通过超期预警提醒、短信通知等功能,促进整改监督工作整体流程有序进行。同时,考虑开放端口给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可在系统外部模块内填报、更新整改情况,上传整改佐证资料,定期查询整改结果等,切实提升整改工作的及时性。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