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审计整改标准清单,主要包含审计查出问题所属类型、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需达到的具体整改标准及所需佐证材料等四方面内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形成过程。
首先,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所属类型,我们考虑过根据审计业务、审计报告中问题归类方法等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如根据审计业务,可以将审计查出问题分为财政审计类、金融债务审计类、经济责任审计类等8个大类。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两种分类方法会导致不同类型中出现重复问题,如根据审计业务分类法,由于现在推行审计全覆盖,大部分业务部门也都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且按此法分类,会存在大量重复问题,因此这两种分类方法不太可行。最后,我们决定根据审计查出问题事实进行分类,即以审计整改台账为基础,借助大数据手段,抓取审计查出问题高频词汇,并对其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从而提炼出审计查出问题分类。利用此方法,我们得到了工程类、资金管理类、资产管理类、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类、政策制定和执行类、其他类等6个大类。
随后,我们将审计整改台账中登记的1157个问题按照6个大类分类后进行分析,通过合并同一性质的问题形成具体问题列,暂时得到100个具体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审计整改工作中逐渐补充完善具体问题列,实现动态调整。
最后,根据前面提到的总体原则及整改类型对应的整改要求,对分类后的审计查出问题,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按照审计要求开展审计整改、采取整改措施以及取得的整改成效等方面的情况,参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内部管理制度等,一一设立已完成整改需达到的具体整改标准及所需佐证材料,形成菜单式整改标准清单。
设立菜单式整改标准清单,对被审计单位而言,有助于帮助其明确整改方向,更好地完成整改工作;对审计单位内部而言,统一审计整改判定标准,有助于为审计处理意见提供方向,提高审计处理意见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审计整改判定效率和质量,避免因判定人员不同带来的整改判定结果差异。
- 附件下载: